股票交易配资
作者 | Sunnyue 来源 | 互联网品牌官
2025年的春天,理想汽车在资本市场的境遇好像不太“理想”。
这家曾以\"奶爸车\"概念掀起家庭出行革命的车企,股价从去年初的46美元断崖式跌至23.98美元,市值蒸发1600亿元。
当比亚迪市值突破万亿、小鹏销量同比激增330%之际,理想汽车却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情况。
2024年总营收1445亿元,同比增长16.6%的亮眼数据背后,净利润同比下滑31.9%至80亿元,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残酷的生存法则。
增程大型车,拉了理想一把
三年前,理想汽车凭借精准的市场定位在红海中劈开蓝海。
不同于的纯电激进路线,其选择油电结合的增程式技术,让当时普遍存在的续航焦虑减轻了不少。
事实也已经证明,当前除了特斯拉与之外,没有一家纯电车企能实现较大规模的销量。
蔚来汽车与小鹏汽车之所以逐渐落后于理想汽车,很大程度是源于它们过度聚焦在市场规模较小的纯电车型上。
而这种务实策略让理想ONE迅速打开市场,月销破万的成绩单印证了李想对家庭用户需求的猜测。
▲ 图源:理想汽车
更关键的是,理想汽车成功避开了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型车与紧凑型市场,而是选择了中大型与大型SUV两个市场。
以中大型SUV为突破口,用BBA豪华品牌半数不到的价格,将\"移动的家\"的概念植入消费者心智。
从L9到L7的产品矩阵,不仅重新定义了车内空间标准,更开创了\"沙发+屏幕\"的智能座舱风潮,这种产品力的持续创新使其在2023年问鼎新势力销冠。
以不到BBA一半的价格推出了大空间车型,吸引了因为价格止步的消费者。
再次,理想汽车在产品的外观、内饰与配置等细节方面有着不错的产品力表现。
在外观造型领域,L系列标志性的星环头灯已成为品牌符号。
AD Max 3.0智能驾驶系统采用双Orin-X芯片,算力达508TOPS,其无图NOA功能已实现226城全覆盖。
▲ 图源:易车网
因为以上几个方面的成功,理想汽车的销量、营收、利润与市值均扶摇直上,成功逆袭了汽车与小鹏汽车,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造车新势力企业。
但随着另外两家实力强劲的企业,逐渐开始在产品上与理想汽车产生交集,这大大阻挡了理想汽车的成长势头。
这两家企业分别是华为与比亚迪股票交易配资,它们也是当下中国商业界公认的两家最杰出的企业。
理想卖不动了,因为啥?
2024年财报揭示的利润下滑,本质是产品结构失衡的集中爆发。
L7/L8/L9三款高价车型销量同比下滑28%,虽然L6以24.98万元的亲民价格实现月销破2万辆,但单车利润较旗舰车型缩水60%。
这种\"以价换量\"的策略虽维持了整体销量,却导致毛利率从22.2%跌至20.5%。
价格战迫使理想在2024年4月对全系车型降价2-3万元,单季度经营现金流骤降68.6%,暴露出增程式技术红利消退后的盈利脆弱性。
而同期,比亚迪股价一路上扬,市值几乎翻了一番,突破万亿元人民币;
小鹏汽车市值翻了三倍多,华为扶持的赛力斯市值也翻了两倍,成功反超理想。
2024年理想爆卖超50万辆,稳居新势力销冠。可是2025年前两个月,理想均失守3万辆俱乐部,销冠宝座被小鹏汽车夺走。
3月份,理想虽然重返3万辆,但是依旧不敌零跑。
今年前3个月,理想累计售出92864辆,同比增速仅为15.5%。而同期小鹏的数据分别为94008辆、330.8%。
显然,理想过去遥遥领先和舍我其谁的势头,已经戛然而止。
▲ 图源:中汽数研
昨日的优势可能成为今日的桎梏,首当其冲的是产品青黄不接,MEGA纯电MPV的滑铁卢打乱了技术转型节奏。
这款定价55.98万元的旗舰车型,上市首月退订超1万单,全年销量仅1.1万辆,不及预期的三分之一。
视觉误检导致的辅助驾驶事故、智能泊车系统漏洞等负面事件,更暴露出理想在纯电技术储备上的短板。
其次是技术路线的战略摇摆,当华为ADS 3.0实现226城无图智驾时,理想AD Max仅覆盖45城;
宁德时代5C超充网络铺开之际,理想的超充站数量不足竞品四分之一。
华为问界M9以38.98万元起售价截胡高端市场,比亚迪唐L以22.98万元价格锚定中端,小米SU7携生态优势虎视眈眈。
压力陡增的本质是增程技术壁垒被突破,中大型SUV市场沦为红海,而理想却未能在纯电与智能化领域建立新优势。
套现20亿,理想在加紧研发
理想汽车的大股东,美团创始人王兴五次减持套现20亿元;
研发人员流失率攀升至37%,这些信号揭示组织效能的下滑。
当李想坦言\"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\"时,理想汽车正经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转型阵痛。
不过危局中仍存转机,1128亿元现金储备为其技术攻坚留出喘息空间。
激光雷达全系标配计划可能重筑安全壁垒,德国研发中心的设立显露出全球化野心。
2025年Q1理想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9.1%,激光雷达全系标配计划或成转折点。
但资本市场留给理想的时间,可能不超过12个月。
▲ 图源:理想汽车
回顾理想汽车的历史,除了首款车因为政策被迫流产之外,凭借着李想本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产品定义能力,后面的每一步都很成功,一路走来似乎也给人了一种顺风顺水的错觉。
但仔细来看的话,理想汽车也确实踩了不少坑,早期融资不顺利、前期技术积累不足、车辆安全事故等都对理想产生过或大或小的影响。
目前,理想汽车的智驾方案以每周2到3个正式版本的速度迭代。
去年7月,理想汽车发布了基于端到端和视觉语言模型(VLM)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。
到今年1月份,理想汽车推送了全新的AD Max V13,高速NOA也由此升级为端到端技术架构,实现了端到端城市、高速的全场景覆盖;
2月份,理想汽车又进一步实现了端到端+VLM 1000万Clips大模型的全量推送。
但其“端到端+VLM”双系统架构仍被李想自嘲为“猴子开车”。
还是需要人类辅助决策,虽然能力提升了,但无法达到人类顶级职业司机的水平,这是模型的技术架构决定的。
因此李想把理想汽车重新定位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。
前L2、L3级智驾本质仍是辅助工具,人与车的关系未发生根本改变。
但L4级将颠覆这一逻辑,系统进化为可替代人类驾驶的“司机Agent”,用户付费意愿将随价值跃升而提升。
面对这场变革,理想汽车正加速L4技术储备,这一次,理想汽车要赶在前面,试图在L4时代来临之际,抓住这个市场机遇。
正如当年特斯拉度过产能危机,理想汽车能否在纯电与智能化的双重赛道上实现\"二次创业\"?
行业资讯、案例资料、运营干货,精彩不停
【添加备注:进群】
各位朋友,因不可抗力,部分文章被强制性删除。为了不失联,请关注下面的备用号,有些精彩内容会发在这个号上。
富深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